我们经常会谈到心灵手巧这个词,心灵则手巧,这是很多人的一种观念,可能很少有家长会想到手巧才能促进心灵。
实际上爱动手创作的孩子,他的智力一定不会很差。而家长也都希望孩子能聪明,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刚才我们所欣赏的小脚丫的AB剧当中,在 A 剧里小脚丫很有想象力、很有情趣的作品让妈妈好笑又着急,一方面是笑孩子沉迷于这么幼稚的折纸,而又急孩子不听教导,不去学真正折纸的千纸鹤,所以他想执意保护自己的这个创作。这种想法在妈妈看来是不太能够理解的。实际上在争夺当中,小脚丫这种心爱的作品被撕烂,他也会引发了他的一种就是内心的这种愤怒,所以她就很愤怒的质问妈妈。但妈妈这个只是惊愕于孩子为什么会如此生气。或许他还没有想到自己的武断是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创作欲望,孩子珍视他的作品,他有自己的解读,这不是以成人世界的标准来衡量的,成功与完美成人与孩子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家长要做的是欣赏和尊重孩子的动手体验。
而B剧的妈妈在看到孩子折纸之后,用肯定赞赏的态度激励孩子,让小脚丫获得了一种认同,情感上也得到了满足,并由此更加激发了小脚丫的想象力,从像电脑又联想到像小鸭子的嘴,这是多么的形象的一种比喻啊,并且妈妈也积极的参与到了孩子的创造当中,认同孩子的想象,并且积极的启发孩子还像什么这样的一些问题,不仅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创造的激情,还把孩子带到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当中。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小脚丫会带着更加充足的热情投入到更多的动手创作的活动当中。
所以当孩子带着激情主动的进行创作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的去感悟孩子的世界,感受他们的感受,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在参与中为孩子喝彩,让孩子带着我们的赞赏这把金钥匙,开启每一个孩子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宝藏。动手和大脑的发展关系密切,手指是智慧的前哨。儿童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动手操作来实现的。手巧则会心灵训练了手就等于是训练了大脑。孩子的手部动作越灵活,他就越聪明,思维就越活跃,创造力和想象力就越丰富。
因此幼儿动手能力的高低与各项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手腕和手指小肌肉群的运动刺激也会促进完善大脑皮层,促进手的动作更加的精细和灵活。其实,人的手指就是大脑的一个驻外器官。大脑内部由于每一个手指相对应的一个运动区,幼儿的手指的每一个运动都在刺激大脑中的手指运动中枢。反过来,大脑的运动中枢又调动了手指的运动,也正是大脑活动中枢和手指动作反复的作用,促成了手脑相互促进的循环。动手训练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而且还能够促进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所以说有的家长如果希望孩子的这个智力开发能够尽快的进行,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多动手去尝试他自己能够做的一些事情。同时动手训练能够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动手训练有利于幼儿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的发展,多动手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力、独立性和责任感。在这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朋友叫匆匆,他从小呢是在爷爷奶奶、姥姥爷和妈妈的专职看护下长大的,再加上爸爸的兼职看护,在家里她的生活被照顾得无微不至。 3 岁的时候,他入到幼儿园去了饿了一张嘴巴干嘛,等着老师,该洗手了,啪手一伸干嘛,等着老师给他洗他就连最简单的穿上衣也不会。用老师的话来说,匆匆就像是一个提线木偶娃娃。在匆匆的意识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别人应该替他们做好的。如果他一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当中长大,那么以后遇到问题,他首先就会想到去找别人的责任,不认为自己应该对自己的事情所负责。那么他谈何为家庭他人和集体负责呢?因此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幼儿意志力、独立性和责任感的培养。而动手能力差的孩子也往往会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里。由于动手能力不强,在与周围的小朋友的交往感受会有一些比较,那么孩子内心也会非常的沮丧,这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他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于是也就形成了孩子更加不愿意动手做的这样一个情况。执行力差在学习上的体现就是孩子不爱动手去做作业,而不动手去做,最后会导致孩子看什么都很简单,但是自己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眼高手低,这会给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儿童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克服这一系列的障碍。儿童时期的习惯培养就像是一粒种子,要在生命的春天就开始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撒种、灌溉、施肥,才能够让这颗小小的种子及早的发芽,茁壮成长。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要在儿童时期开始,很多家长都有了长大以后自然就好了,这样的一个树大自然值的想法,这对孩子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冒险的想法。因为孩子的成长道路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并不知道孩子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的将来会发生什么。如果一切都寄托于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来解决本应该由我们承担的责任,这似乎没有尽到为人父母应该尽的义务。那么作为家长,在家庭教育当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那就是要教会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从孩子生活中的事情做起,比如说穿衣服、脱衣服、自己整理玩具、收拾文具等等。在孩子开始学习动手做事的这个初期,往往他是没有头绪的,而且花的时间很长,可能未必会获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在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他可能宁愿自己动手,三下五除二替孩子做完所有的事情,但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完成,是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开端,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鼓励孩子慢慢实践,等待孩子慢慢做好,而不是去一味的抹杀孩子学习的这个过程。家长的包办代替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的生存发展的能力,是在残害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这一点,我们要鼓励孩子多动手。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把信任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树立一种我能行的心态。我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孩叫豪豪,她的奶奶和妈妈在这个做家务的时候,豪豪总是最忙的一个。比如说有一天这奶奶和妈妈在做一些面食,豪豪就立刻卷上袖子,他的脸上身上都沾满了面粉,给他一块面,她就可以玩很长时间得一会学着大人去包水饺、做油卷,一会又捏成一个小东西,问问妈妈像不像一个小兔子?像不像一个小猪,一会又捏成一个胡萝卜等等的祖孙三代。在这个做家务的过程当中,每次都是玩的不亦乐乎。而妈妈也每次会把豪豪做的这个作品蒸熟。豪豪在吃的时候,她一方面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可香了,另一方另外一方面他心里的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任何一种表扬都无不可代替的。所以说给孩子提供动手的环境和条件,存有耐心,多肯定和赞赏,增强孩子动手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只有获得独立,才能够迅速得到发展。家长不提供超出孩子需要的帮助至关重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去试一试,正在发展的能力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得到增强。像是接下来这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苗苗拿了一袋果酱,打算自己挤在面包上,结果没控制好,啪一下果酱挤在了那个桌子上,衣服上也沾了好多。爸爸顺嘴就说了一句,你看你抹的到处都是真脏。那第二天再吃面包的时候,苗苗就直接把面包递给妈妈说妈妈你给我抹上果酱,妈妈说苗苗不是自己会吗,自己挤上好了。苗苗看了看爸爸说我不我挤不好,我总是弄到外面,还是妈妈给我做吧。很显然,因为爸爸一句可能是无心的话,给孩子造成了内心的一种恐惧,他害怕再去动手尝试,也失去了常识的机会,孩子的自我成长就被抑制了。如果说当初爸爸不去责怪苗苗,我的到处都是,而是肯定他的行为不错,都会自己抹果酱了,来也给爸爸抹点吧。不过这次可要瞄准了我喜欢果酱抹在面包的中间,那么苗苗的行为得到了赏识,自我价值感也得到了提升,她可能会很开心的去尝试一些其他可能做不到的事情。并且经过这种不断的动手的锻炼,他的小手会越来越灵活,控制的也会越来越好,做事情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同时这种成功的体验会波及他做其他时候他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充满的那种热情和信心。所以在这儿我也给各位家长几个这种活动的小建议,如果有时间的时候可以跟孩子在户外或者在家里稍微玩一下。那第一个活动就是玩沙子的游戏,可以让孩子在沙里自己盖房子、设计公园大楼、挖隧道、开火车等等,一切你想象到的可以做的事情都可以去尝试。这样孩子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它可以使脑筋更加的敏锐,同时也会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自由想象去任意的摆弄创造。那么相同的理论去玩水、玩土或者是玩其他的这个玩具也是一样的,让孩子敢于去尝试自由的创作。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做的第一是陪伴,第二个就是跟孩子一起分享创作的故事。另外还有一些非常简单的,就是像我们在平常做家务的时候都可以做到的。比如说像刚才我们提到故事当中的这个豪豪,跟她的爸妈妈和奶奶一起做面食。另外还有就是像这种打扫卫生,叠被子这样的简单的家务都是可以让孩子去尝试的。在家里完全可以搞一个叠被子比赛,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孩子做家务的兴趣,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一些自己能够力所能及的事儿,能对孩子动手能力起到一个强化的作用。诸如此类,还可以进行像穿衣服比赛、穿鞋子比赛、收拾房间比赛等等。只要是能够做的,如果你有心,可能生活当中到处都是有趣的这个游戏,你的生活也会增添很多欢乐。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学会等待,适时的指导,千万不要代办包办或者是因为缺乏耐心而去指责。要知道,只要你有耐心静待,总会能够等到花开的时候。另外还有第三个活动,就是这个可以用筷子夹一些这种小的玩意儿,比如说夹花生米或者是夹一些小豆豆啊、开心果之类的,可以准备两个小碗或者是小盘子里面装上一些花生米这样的一些东西。那么一个是空的,平时用的这个筷子,家长要告诉使用筷子的正确的方法,示范的游戏的玩法,那也可以陪同孩子一起玩,比 1 比谁家的多。当孩子这个在操作这些事情没有耐心的时候,也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去尝试。要知道每一件事情开头的时候总是难的,只要坚持一定都会做好。在你的这种正确的引导之下,孩子也会多很多耐心,多很多信心。很多孩子的创造力强,智力比较高。这正是因为她们的家长不仅让孩子学习书本知识,不仅让孩子去死读书,而是平时的生活当中就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更容易适应未来的社会,走上成才的道路。像是爱迪生、达尔文这样的科学家,在他们儿童时期就非常喜欢这个拆钟表或者是拆一些小玩意儿什么的。像小牛顿。他平常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坐火车,像是著名的画家张乐平,他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学剪纸,所以这些都证明了动手能力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给家长提几点建议。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第一个就是家长要善于找到方法去培养动手能力。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呢?家长要因视力导要顺着孩子的好奇心去走,而不要去强制或者是硬性的要求,看看孩子们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愿意自己动手拆卸组装东西,那就让他试着去尝试。喜欢用小剪刀小刀子这个切断纸布木头,那也可以让他去尝试。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就会想,为什么刀能够把纸剪成两半呢?为什么锯子来来去去就可以把木头锯断呢?为什么小刀能够把苹果皮削下来呢?他不但会提出问题,而且还会想尽一切办法,在大人不太注意的时候自己动手翅上一试。例如有的孩子他可能看到小刀可以削苹果皮,就会用小刀削梨子,或者是用小尺子试着去削苹果,想看看能不能也用尺子也能削下来。这样的举动其实都是孩子在进行尝试性的创造活动,也是孩子自己在探索世界去发现规律的一个过程。动手能力和创造型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当孩子想动手干一些事情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下一些简单的道理和方法,并做一些示范,然后再让孩子进行模仿。如果说孩子他在这个一个逆反期比较重的时候,他就是想自己尝试,那么家长也要有耐心让他先自己尝试。有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未必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但是他每一次做的这个方式都可能是一次创造型活动。比如说让孩子剪一个这个三角形、正方形、五角形等等,可能孩子剪出来并不是这种规则的形状,但是只要他是自己去尝试的,那就是会有收获的。经过几次动手练习之后,孩子有可能就会检出比例也比较合适,角度也比较正确的一些比较规则的图形。那么这个时候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大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欲。但是孩子有时候可能会不小心把手弄破、把衣服弄脏等等的这些小错误都可能时而会发生。这时候有的家长就会因为安全因素阻止孩子的这个尝试,不让孩子再多动手操作,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因为家长他应该首先告诉孩子可能出现的危险,让孩子心里有一种意识,并且做好预防措施。即使是出现了这样的这个一点点小的这个错误,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也不要就此去阻止孩子再进行一些更多的尝试。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另外一方面还可以让他自己去亲身体验这个事情,可能会出现的这种后果,让他能够为自己的这个行为负责任。换句话说,即使是衣服脏了点,家长动手洗一下就行了,即使是手受伤了,那么在以后注意一下恢复了之后也就没什么事了。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所收获的那种能力的提升是非常,这个效果是非常好的。如果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智力水平的提高。那你想想哪一方面更得不偿失呢?
第二点就是要随时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不要觉得只有设在特定的情景之下,才是动手能力的这个培养的好时期。因为我们生活当中随时随地都可能有机会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学电子琴、钢琴、打字、写字等等的,甚至包括个别时候的让他操作一下这种小电脑和手机,也是一种灵活锻炼手指促进然而挠手配合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既开发了孩子的智力又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对于生活中不是很富有的工薪阶层来说,家长就可以让孩子练习团纸得纸、玩橡皮泥等等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剥鸡蛋,让他学会这个剥鸡蛋的这种方法。是不是应该先磕一下,然后再一点一点的把皮剥下来,皮上还尽量的不要带很多的这个蛋白。那么有可能孩子会尝试一种全新的波鸡蛋的方法,如果发现了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说明孩子的这种创造力已经在提升,也应该及时的鼓励。经过很多次练习,孩子就会熟练的开始操作这些简单的这种行为了。那么这对灵活运动孩子的手指腕部关节,提高动手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耐心。因此培养动手能力并不一定需要花很多钱用家里的平常的东西,只要家长肯于动脑,照样能够培养出心灵手巧的孩子。
第三点就是希望我们在家里能够给孩子准备上一个工具箱。有的家长眼光远大,非常善于去教育孩子。他给孩子准备了一个工具箱,里面放上对孩子来说相对安全的尺子,小螺丝刀、小剪刀、针线等等一些小工具,让孩子去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修补完善的工作,比如说旧玩具跟家长一起修理一下。再比如说有一些我们平常用的自行车、煤气灶、钟表之类的家具,完全可以让孩子尝试着去体验这种这个修补完善的这个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意识,使孩子体会到家长劳动的艰苦性,从而增进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这种感情。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很重要,也并不困难。
希望各位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重视起来,敢于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尝试。这样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具有较高的智力创造力水平,手巧心灵,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这种现象。那么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我看来,一方面是一种心智的提升,同时也是一种心境的提升。把你身边的手机放下,把你身边忙碌的这个工作暂时的放下,陪孩子一起拿起工具去发现这个世界不一样的美好,这种体验也许是一种很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