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大家好。这里是家庭教育微课平台,我是你的朋友魏元春。今天我们来交流的话题是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在家里活泼开朗,但人一多或者到公众场合,他就显得缩手缩脚,小心翼翼,不能也不善于表现自己。为此家长感到非常的焦急和困惑。那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呢?
要想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就要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幼儿缺乏自信心。
首先我们从家庭中说起,家庭中的一些不良环境因素,是导致孩子缺乏自信的重要原因。
第一,家庭的过度保护。孩子出生后就成了家里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关心的无微不至,所有的事情都包办代替。就拿吃饭来说,孩子到了可以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让他自己吃。虽然一开始孩子会吃得一塌糊涂,桌子上、衣服上、地上全都是,吃的时间也会很长。但是这是他们学习吃饭的一个过程。如果这时边上的大人看着着急,情不自禁的去喂他吃饭。要知道孩子学习一种技能,如果不给他尝试的机会,不给他尝试的过程,孩子的能力是不会得到发展的。所以父母频繁地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当然孩子的能力会越来越弱,自信心会越来越少。
另外一种过度保护表现在恐吓父母有时候不让孩子出去玩。可孩子有时候偏偏不听话,父母就会说外面有坏人,他会把你抱走的,或者是你会遇到什么危险的。其实这招非常管用,孩子大多都会乖乖的待在家里不再出去,但是孩子的自信心也正是这样被吓掉了。
第二是家长的过多批评,孩子到了中大班,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会越来越高,而且喜欢拿着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的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而孩子有时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所以经常会遭遇挫败感,缺乏成功的体验,也就逐渐养成了做事儿退缩畏惧。
许多父母呢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孩子具有个体差异,别的孩子能行的,我的孩子不一定行,我的孩子能行的,别的孩子也不一定行。所以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孩子,其实就是在为难孩子,时间久了就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个方面是孩子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那每个孩子由于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它有不同的能力、行为、性格和智力。这样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幼儿有时候某个方面不读而 UV 能得到及时的弥补。所以导致孩子的自信心不足。
第四方面是承认的消极评价和否定的态度是造成孩子自信心不足的另一个原因。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所以在做一些事上往往力不从心,常常会把事情做坏。这时候家长如果没有宽容的态度,而是对孩子进行责备或者禁止。孩子在以后做事的时候,他们会不敢做,不想做也就不会做了,所以产生了畏缩和逃避的行为反应。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建议家长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
首先大胆放手,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够自我完成的事情,穿衣、吃饭、洗脸等等事情都鼓励他自己完成,完成后要给予表扬。
第二是对孩子的过错不要袁家训斥,而是在肯定他做事的同时和他一起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是经常带孩子的公众场合去参加集体活动,创造与人交往和自我表达的机会。
第四是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并注意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技巧,拍球、剪纸、画画、跳舞等等。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啊我们要给予表扬和充分的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五,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孩子发扬自己的长处,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每个孩子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你的孩子画画比较好,有的孩子唱歌唱得好,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长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家长们只要做到了以上五点,放弃急功近利的教育陪伴,守护孩子慢慢成长。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在家长的守护下,自信心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