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大家好,这里是家庭教育微课平台,我是你们的朋友魏元春。今天我们在这儿交流的话题是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表现不一样怎么办?
在和家长聊天时,常听家长抱怨老师,我的孩子在幼儿园自己穿衣,自己喝水,什么都能自己干,在家什么也干不了。孩子在幼儿园里特别听老师的话,在家里我们说什么她也不听。孩子在家爱说爱笑,爱打爱闹,可是在幼儿园却不爱说话,不爱发言,不爱回答问题。
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不一样呢?
首先我觉得是孩子生活环境的不同,使孩子的行为有了两面性,孩子再远与小朋友生活在一起,孩子之间有榜样的作用。而且每个孩子自尊心都非常强,同伴在一起时谁也不敢落后。尤其是当老师表扬某个孩子的时候,就会激起其他孩子的表现欲望,在老师的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下又有同伴的影响。所以孩子在幼儿园表现都很出色,那在家里就不一样了。
有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同,使孩子在家任性撒娇,再加上说什么也不听。相反,有的孩子由于内向,不善于交集,集体面前不敢讲话,而在家里同父母在一起时有说有笑,好像变了个人。其实这都与孩子生活的环境有关。另外一方面是家长的原因。很多时候行为是发生在孩子身上,问题却在家长身上。
现在爸爸妈妈们经常在以下四个方面出现问题。
第一,非常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不够严格,家里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过分的迁就,就算犯了错误也不教育。
第二,对孩子保护过多,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家长们总觉得孩子还小,等大了就可以做了。所以就帮着孩子去做事情,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完全得不到锻炼。
第三,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得当,教育没有章法,有的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该严厉的时候不够严厉,该鼓励的时候不鼓励。
第四,经常容易忽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比如在幼儿园里,我们老师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妈妈在家里却不这样,什么事情都帮着做,当然孩子就成了两面派。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家里的宝宝不再当两面派,在家里表现的和在幼儿园一样。首先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的爱孩子,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溺爱孩子对孩子无原则的遣就从家长本意来说是爱孩子,可实际上却是害了孩子。年轻的父母啊容易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还小,能力还差,因此吃饭穿衣不让孩子动手,一切代劳。由于溺爱造成了孩子的过分依赖,从而养成了任性、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气。家长要做到有理智、有分寸的去关爱孩子,把爱和教育结合起来。
第二,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多鼓励孩子。家长可以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给孩子以积极的暗示。
第三,保证家庭和幼儿园的一致性。父母和幼儿园要互相配合、密切联系,是保证孩子教育一致性的重要方法。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常规,孩子回到家以后也不能放纵,尽量按照幼儿园的纪律来约束孩子,持之以恒,形成合力,使孩子把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变成自觉的行为,养成有秩序生活的习惯。
第四,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请老师进行帮助。老师在及孩子心中是有权威的象征,孩子非常期待得到老师和小伙伴的认可。家长可利用小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把孩子在家中的各种表现客观的反馈给幼儿园的老师。如果孩子在家表现的不好,爸爸妈妈可以要求老师多多帮助。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也可以让老师知道。这时候老师要进行积极的鼓励,孩子如果进步大的话,老师还可以给予在集体当中进行表扬,这样让孩子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时候孩子在家里就养成了和在幼儿园一贯的良好习惯和良好品行。
如果你家里有一个小小的两面派,那么不妨先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然后根据以上几点进行改进。你可能发现你的孩子不再是让你头疼的两面派了,而是一个在家和在幼儿园都表现的同样出色的好孩子。